本文作者:四川侬依教育

安娜.卡列妮娜的悲剧根源论文(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启示)

笙念 25 分钟前 ( 2025-08-22 10:19:59 ) 3086 抢沙发

安娜.卡列妮娜的悲剧根源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安娜悲剧原因的基础上探究造成现代现代婚姻悲剧的三大因素:婚姻悲剧,出身和性格不同,爱情悲剧。

论文关键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根源
马克思说:“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悲剧形象具有有恒的艺术魅力。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给读者塑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

何谓“悲剧”?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如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短暂的一生是悲剧的,那么,安娜的人生都由哪些悲剧构成呢?我认为,她的人生主要经历了三个悲剧:
(一)与丈夫卡列宁的婚姻悲剧
卡列宁从小就是孤儿,可以想象,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俄国上流社会,他受尽了怎样的白眼和鄙视,从小就缺失亲情的他养成了孤僻固执的性格。当卡列宁当上了省长后,安娜就像一件商品,被她的姑妈强行卖给了他,而他也确实尽到了丈夫的职责,他对妻子的迷恋彻底消除了他同别人亲密交往的需要。

安娜出身贵族,从小就围绕在花团锦簇之中,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她活泼开朗、优雅迷人,而贵族小姐的出身又铸造了她浪漫的气质,内心里有一个感情丰富而又诗意昂然的超凡脱俗的世界。这种出身、生活际遇的不同使她不可能理解身处体制僵化、钩心斗角的官场的丈夫,而被官场的应付扼杀了其所有生活乐趣的丈夫也不至于像安娜幻想的那样经常搞愛情的小把戏。二人性格的不同注定了他们对 Lovely婚姻生活的不同理解,这些也是他们婚姻不幸的根源。

(二)情人伏伦斯基的的爱情悲剧
这个悲剧由三个原因造成:1. 与伏伦斯基的不同的爱情观。安娜对待爱情的态度是自私的占有欲极强,这使得原本开朗、活泼的她变得偏执、怀疑、忌恨,她认为她爱伏伦斯基就应该完全占有他,丝毫不许他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权利,只有靠他的爱情保证她才能活下去,身为贵族的她不了解“人仅仅有爱情是万万不行的”这一真理。

  1. 伏伦斯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我什么都可以为他我牺牲”,但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没有爱的男子汉。他热爱安娜的美貌胜过安娜的内心世界。安娜的美丽,使爱之河流到金钱、社交、军阶和前途中,直到她花落诗酒,安娜的美貌让伏伦斯基在经济上遇到困境时,他依然为安娜牺牲了自己。

  2. 爱情的悲剧来源于精神世界的疏离与独特性格。
    (1)爱情至上主义。安娜把爱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爱里迷失了自己,这一点虽然有点可悲,但却折射出了安娜在婚姻中的孤独。

(2)爱的压抑与偏执:安娜对爱情的自私与过于苛刻的追求,让她逐渐变得冷淡起来,直至失去自我。

(3)强烈的欲望无法满足:这种欲望包括她对生命的狂热渴望和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4)卡列宁的虚伪:卡列宁是一个虚伪、僵化、缺乏生命力的贵族官僚,他因为有环境的支持而总是用绝对正确、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处理周围人的行为,最终导致安娜与伏伦斯基的关系不合法,并被上流社会所谴责。

(三)与儿子谢廖沙的母爱悲剧
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了她的孩子。然而,她却遭受了情感上的煎熬:从女儿的缺失开始,再到与新家庭关系的建立及对新家庭的深情 motherly 爱意的缺失,以及与社会压力的双重打击,最终走向了自杀的结局。

总之,安娜的悲剧是她在面对婚姻、爱情和社会的压力时,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的结果。

通过这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安娜作为女性,在面对各种外部因素和内心的挣扎后,最终选择了自杀的生命之路。这种悲剧反映了我们在社会中面临的压力,以及我们对幸福与爱的渴望与追求之间的不均衡。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5 分钟前 ( 2025-08-22 10:19:59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四川侬依教育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