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表情的面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表情系列》的最后一节,通过前面“表情丰富的脸”(一)(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表情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上的重要作用;以及表情对于提升动物形象生动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以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讨论、欣赏、制作、游戏展示,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做,体会制作的快乐,变废为宝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从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了解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有表情的面具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其变化。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各种有表情的面具造型,尝试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装饰制作,使之形象化、艺术化。
五、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针线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欣赏藏戏或傩戏的表演片段,观察其中出现的面具,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它的颜色和表情是怎样的?猜测面具上的表情,说说看这些面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想想:人们为什么要戴面具呢?
(二)讨论部分:
1.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面具?你看到的面具是什么样子的?
2. 人们在藏戏和傩戏表演时所用的面具和平时在游乐时看到的面具有什么不同?
3. 从原始宗教仪式,到各种化妆舞会和狂欢的节日,还有小朋友别出心裁的游戏,现代面具是人们辞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4. 思考:我们在画表情丰富的脸时,五官的变化对于表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5. 联系前面已经学过的表情知识,看看这些面具的特点,五官是如何变化的,让学生初步知道面具如何具备表情。
(三)制作部分:
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所准备的材料来制作一个面具。
(四)表演部分:
佩戴上面具进行一次化妆表演,相互欣赏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在玩中学,在乐中做,边玩边学,增加学习的乐趣。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的事物,即使是将被丢弃的废旧物品,经过我们的奇思妙想与创造,也会产生奇妙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