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四川侬依教育

腊八节的古诗《腊日》_腊八节的古诗有哪些_

笙念 23 分钟前 ( 2025-08-12 16:46:17 ) 7228 抢沙发

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

山陵间的雪都已消融露出了嫩绿的萱草,透过烂漫的春光,纤细的柳枝随风起舞。

想要在这良宵夜纵酒狂饮,一醉方休,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

皇帝召近臣晚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腊脂,感念皇帝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赏析: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汉族,河南巩义市(今巩县)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朝时期,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阵志岁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在古诗词里寻腊八:

古人意,岁终之月称“腊”,“腊”为“接”,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因此,杜甫有《腊日》诗: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还代表一种祭礼,古人将田猎获取的禽兽祭祖祭神,有“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民无不醉者如狂”“逐疫迎春”等记载。

在新旧交替、民众会饮之际,许多文人墨客更是诗兴大发,为我们留下许多咏颂腊八节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不妨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里,寻找古时腊八节的韵味。

北齐诗人魏收在寒冬与众人共祭诸神时有感而发,写下《腊节》一诗: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短短20字,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摆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心中的敬神之情。

晋朝的裴秀则感觉诗词过短不足以表现宽宏的场景,他写下了“日躔星记,大吕司晨……与民优游,享受万年”的200字40句诗词,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连腊祭的地点、参加祭祀的人员、筵宴状况及天气情况也作了详细的描写。

那么,腊八节里古人怎么熬制腊八粥呢?清朝的李福在《腊八粥》写道: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该诗详尽地告诉了我们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

看,民间、宫廷好一个粥香袅袅、鼓乐声声、供佛 trio的腊八盛典。在腊八节这天,不仅民间百姓以熬粥、喝粥为乐,连皇帝老儿也乐在其中。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诗曰: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品读诗句,不难想象当年皇家施散腊八粥时,人涌如潮的热闹场面。

当然,诗人也有拍马之作,如清朝夏仁虎曾写“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腊八日,民间百姓都要煮食腊八粥,王公大臣们都要到雍和宫参与敬佛仪式。而朝廷亦是当今的佛,雍和宫第一锅的粥要先奉佛,第二锅则是赏给王公大臣们品尝食用。

其实,在腊八节的古诗词中,还是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最为惊喜。此诗描写的是诗人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时所看见的腊八节情景,和杜甫的“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描写春意将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诗里可以看出,虽是隆冬腊月季节,但已露出春的景象。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水边牛迹重重。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腊八粥。你尽可想象,柴门里的炊烟,水边的牛脚印,人们互赠腊八粥的节日气氛了。

在古诗词的韵味中,腊八节就这样浑身濡满热热滑滑的粥香,向你的心之深处,弥漫、弥漫、弥漫……

译文

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义市(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朝时期,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阵志岁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在古诗词里寻腊八:

古人将田猎获取的禽兽祭祖,有“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民无不醉者如狂”“逐疫迎春”等记载。

晋朝的裴秀则感时文诗,“日躔星记,大吕司晨……与民优游,享受万年”的200字40句诗词,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连腊祭的地点、参加祭祀的人员、筵宴状况及天气情况也作详细的描写。

那么,腊八节里古人怎么熬制腊八粥呢?清朝的李福在《腊八粥》写道:“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该诗详尽地告诉了我们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

看,民间、宫廷好一个粥香袅袅、鼓乐声声、供佛 trio的腊八盛典。在腊八节这天,不仅民间百姓以熬粥、喝粥为乐,连皇帝老儿也乐在其中。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诗曰:“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品读诗句,不难想象当年皇家施散腊八粥时,人涌如潮的热闹场面。

当然,诗人也有拍马之作,如清朝夏仁虎曾写“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腊八日,民间百姓都要煮食腊八粥,王公大臣们都要到雍和宫参与敬佛仪式。而朝廷亦是当今的佛,雍和宫第一锅的粥要先奉佛,第二锅则是赏给王公大臣们品尝食用。

其实,在腊八节的古诗词中,还是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最为惊喜。此诗描写的是诗人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时所看见的腊八节情景,和杜甫的“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描写春意将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诗里可以看出,虽是隆冬腊月季节,但已露出春的景象。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水边牛迹重重。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腊八粥。你尽可想象,柴门里的炊烟,水边的牛脚印,人们互赠腊八粥的节日气氛了。

在古诗词的韵味中,腊八节就这样全身濡满热热的粥香,向你的心之深处,弥漫、弥漫、弥漫……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3 分钟前 ( 2025-08-12 16:46:17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四川侬依教育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