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认7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并摘抄将蟋蟀视为人来描述的句子。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 3.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怀方法。 4. 感受蟋蟀不懈努力、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房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上文中的写作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住宅都变得更为漂亮了。今天我们一块来讨论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夸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回答) 说得真棒!看来大家都是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今天有一位朋友想和我们比一比住宅。
是吗?(板书:蟋蟀)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教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 生字自读 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试着熟记这些生字,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写在小纸条上提交课后作业解决。
-
自主检查 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完成问题,进行互评,教师针对普遍性错误进行重点辅导。
-
解决问题 (1)为什么我们常说“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而动物如蟋蟀住在什么叫“窝、巢”呢?(板书:窝巢穴) (2)从文中可以发现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它们是怎样的?蟋蟀建房时是怎样安排施工的?
-
组织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阅读课文,重点思考: a. “为什么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板书:拟人化手法) b.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指的是什么? c. 作者是如何描述蟋蟀住宅特点的?文字或形象化的表达。 d. 通过例子,我们可以怎样将蟋蟀的工作与人的工作相比较?
-
集体阅读 齐读5、6自然段,感受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
独立作画: 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用彩笔在作业纸上画出蟋蟀的住宅,注意结合文中提到的特点(如选址、深宽等),完成自己的作品。完成后,请展示给同桌或朋友夸一夸。
-
回顾与讨论 (1)描述蟋蟀住宅特点时,老师是怎么写的?我们能从哪些具体细节中看出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2)蟋蟀住宅的特点有哪些?它们的建造过程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特点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呢?
四、归纳总结
-
作业: 抄写文中将蟋蟀视为人来描述的句子。
-
写作: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讲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房过程。
五、作业设计 1. 配写文中将蟋蟀当作人描述的句子。 2. 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