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遇乐·舟中感旧原文及赏析
原文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
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
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
译文
桃花依旧含笑开放,燕子也仍然翩翩起舞,这种春天的景色已经多年没有看到了。那些再度出仕的人,重又出仕新朝,这些往事都不堪再提起了。在近水夕阳的残照下,宝剑化龙归去,壮志未酬,踪迹杳然,在这巨变中,流尽多少英雄泪血。
一年一_degree,年轮年蚀,千载几秋来.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
(注:以下为原文详细解读)
赏析
顺治二年(1645年),陈之遴出仕清朝。不久,徐灿携子女北上京师,与之团聚。这首词或即作于此番北上途中,与《南乡子·秋雨》同时。题为“感旧”,是因为作者十年前曾有北京之行。今日重来,桃花无恙,燕子依然,但人事全非,旧悲新愁纷至沓来,尽寓于此篇小词之中。
创作背景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开头三句从自然景物写起,春风里桃花开放,燕子飞翔,依然如旧似相识,好象它们没有经历过人世的沧桑,但却逼出“春景多别’’一句。原来除了这燕子、桃花依旧无恙之外,一切都变了,在诗人的眼里,所有春景都有别于昔日,是一种痛楚的发现。在这里,桃花、燕子,并非只是一个陪衬,它好比一幅画上的点亮色,把画面上的大片暗色从反面更加衬托出来了。
“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词人连用两个典故,不仅表示“重来”之意,同时还暗寓人世变迁,恍如隔世之感,于是紧接着一句便是“往事何堪说”。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家事、国事,事事说来都使人伤心、痛心,因而又只用“何堪说”三字了之,真是欲说还休,欲吐又吞,其内心的沉痛已不难想见。
“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词人再用一个典故,将世事变迁之意更探前一步。龙归剑杳的故事从宝剑的沉埋、出世、化龙的经历和变化,折射出人世间的沧桑变迁。词人“近水残阳”的惆怅景色中引出龙归剑杏的故事,人间巨变的感慨油然而生,不禁想起在当前的这一巨变之中流尽的“英雄泪血”。这一句词概括了无数抗清英雄的可歌可泣事迹,也蕴含了词人无穷的国恨。
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一瞬抛撇”,转瞬之间昔日的“豪华’”便已丢失殆尽,世事变化得如此之快。这里面虽有家愁,但更多的是国恨,如此大好河山,给人留下的却是千古之恨。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
(注:以下为原文详细解读)
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消歇.
(注:这句话也来自原文,是“休笑垂杨”之后的补充说明,保持原意)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
(注:这段话来自原文,描述了“流云般消逝”的时代变化,以及“飞絮般无定”的人生变化,并最终带来哀鸣的情景)
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注:这是原文的最后部分,总结了词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篇词的结构和内容。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用户的要求,将原文及赏析重新整理并撰写成高质量的内容。具体来说: 1. 将原文内容重新组织为更符合改写的格式 2. 优化段落顺序,使其更加流畅自然 3. 使用多样化的词汇和句式来提升表达效果 4. 在必要时调整句子结构和用词,以增强画面感或情感色彩 5. 确保不改变原意,同时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这样,我们就能提供一个高质量、符合用户要求的内容改写方案。接下来我将按照这些原则进行具体的改写工作,并确保最终输出格式正确,所有换行用 `
` 包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