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遣我们的想象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体会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2. 学习文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培养从形象性文本中获取情感的意识;
3. 掌握通过想象解读文字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
教学难点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体会语言内在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序曲畅想
请同学们听音乐,自由想象其中的画面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想象画面;
二、整体感知1掌握字词
驱遣(qiǎn):调遣,使用
桥堍(tù):桥的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2掌握意象
(1)字词
拘泥(nì):固执,不知变通;
boring(nì):不耐烦,难以安静下来。
(2)词语
契合(qì):投合,意气相投。
(3)词语
苟安(gu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4)词语
怅然(chàng ):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5)词语
疑问(qián):怎样写诗文?有什么好读的诗文?
三、精读探究
思考:如何驱遣我们的想象?
(1)细致阅读
感悟
请仔细阅读第8-10自然段,说出作者是如何通过想象来解读文字的。
(2)方法详解
步骤:如果不驱遣想象是怎样的?如果我们单从字面意思来看,……这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
(3)关键词句
分析:
1如果单就字面解释,……这有什么意思呢?……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
(2)深入解析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3)学习思考
自主学习
请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个事例,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力的。参考上面所说的方法逐步去理解。
(4)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自由发挥,想象诗句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话阐述。老师和其他同学点评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中具体案例掌握如何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趁热打铁以一首古诗练习如何驱遣想象力。
(5)课外鉴赏
阅读《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并举《天净沙·秋思》进行再创造想象。
四、总结全文
本文关于驱遣阅读者内心的想象方面的论述,对我们学习语文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对发挥我们的创造力也有重要的帮助,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语文阅读中,要透过文字深入作品内部,体验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