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四川侬依教育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_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思路

笙念 55 秒前 ( 2025-08-06 20:39:25 ) 2981 抢沙发

好的!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涵盖了你提到的每个部分,并结合了具体的互动活动和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

  1. 识字:认识“扇”、“慢”、“最”等7个生字。
  2. 写字:会写“扇”、“慢”、“最”等字,注意笔画结构。
  3. 朗读:能按照课文中的语气进行正确、流畅的朗读。
  4. 感悟:理解“大象耳朵”的变化过程,并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和视频)。
  2. 头饰或角色头像( optional)。
  3. 课堂活动卡片和练习纸(如板书、书写练习等)。
  4. 班级互动记录表(用于学生分享和评价)。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 课前三分钟
  2. 教师播放一个谜语视频或图片,内容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3. 学生猜测并回答:“扇”字!
  4. (教师板书“扇”、“慢”、“最”等字)。

  5. 课后练习

  6. 反复朗读“扇”的发音和结构,并引导学生观察“扇”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独立阅读
  2. 教师指导学生先通读课文,找到主要信息。
  3. 分段阅读
  4. 分为“第一自然段”(大象的耳朵)和“第二到第三自然段”(小动物们和大象的变化)。

  5. 归纳文章内容

  6. 通过朗读,学生总结出主题:“大象耳朵的作用是保护自己和别人。”

三、教学生字

  1. 说说这个字的读音、结构
  2. 教师介绍“扇”、“慢”、“最”的发音和笔画结构。
  3. 书写练习
  4. 准备一个“田字格”,让学生在格子里描红或板书汉字。
  5. 齐读两遍
  6. 全班同时读“扇”、“慢”、“最”,通过 repetition提高学生的书写和口读能力。

四、朗读指导

  1. 正确读音
  2. 教师示范读出“扇”、“慢”、“最”的发音,注意字形的变化。
  3. 引导判断
  4. 提问:“谁先读‘扇’?谁再读‘慢’?”让学生互相判断并互相读。
  5. 调整语气
  6.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调进行朗读,例如“今天大家听到了 interesting 的故事。”

五、互动练习

  1.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让学生谈谈对文中“耳朵”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3. 小组合作
  4. 分组讨论:“大象是如何让自己的耳朵变成‘耷拉着’的样子?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如“为什么我容易心烦?)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内容
    1. 棕色板: 大象的耳朵是像扇子似的,但后来又变得像慢走一样。
    1. 红色板: 后来,大象通过想办法让自己像小动物那样竖起自己的耳朵。

七、练习设计

  1. 词语练习
  2. 写“扇”、“慢”、“最”的字,观察笔画结构是否正确。
  3. 判断题
  4. 提问:“谁先读‘扇’?谁再读‘慢’?”
  5. 是否需要调整语气?
  6. 写对句子
  7. 给出句子如“大象有一对大耳朵……”的提示,让学生尝试书写。

八、作业

  1. 阅读理解
  2. 读完课文后,回答以下问题:“大象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表达自己的看法。
  3. 背诵
  4. 学生将“扇”、“慢”、“最”这几个字的写法和发音记录下来。

九、总结

  1. 课堂总结
  2. 回答:“大象耳朵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保护了自己,也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 鼓励分享
  4. 学生分享自己对“耳朵”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希望这份设计能帮助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或调整,请随时告诉我。

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及目标

  1. 教学目标
  2. 了解大象耳朵的大致特征。
  3. 学习并正确读出本课生字“扇、慢”。
  4. 正确理解《大象的耳朵》这一节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增强辨识力。

  5. 重难点

  6. 理解“扇”、“慢”两个多音字的发音方式和义音。
  7. 感受《大象的耳朵》这一寓言故事,理解其寓意。

  8. 教学方法

  9.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互动讨论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二、课前准备

  1. 先预读第一自然段中的“扇”、“慢”这两个生字,尝试进行正音训练。
  2. 准备相关图片或动画(如课本插图)。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 创设情景:
  2. 教师问:“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3.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牙”。

  4. 揭示主题:“大象”。

  5. 展示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象的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阅读,认识新词

  1. 自主读写:
  2. 用手指标出“扇”、“慢”这两个字的韵脚和音节,尝试正确读读写写。

  3. 小组讨论:

  4. 小组内交流互动,总结“扇”的发音方式及义音。
  5. 分组分享自己的方法,并请其他小组验证是否正确。

  6. 独立背诵:

  7. 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听边背“扇”、“慢”。

(三)互动体验,巩固新知

  1. 游戏一:
  2. 学生分组进行对口令练习,如:“扇(扇声),慢(慢声)。请坐起来!”

  3. 游戏二:

  4. 用动作描述“扇”、“慢”的发音方式,例如:“扇”像蒲扇一样转动,“慢”像山羊腿那样长。

  5. 游戏三:

  6. 小组合作背诵“扇”、“慢”,并展示给其他小组听。

(四)阅读理解,探究意义

  1.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理解大象耳朵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变化后的结果。

  3. 组织讨论:

  4. 讨论:“为什么耳朵要由耷拉变为竖着?”、“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等。

  5. 总结感悟:

  6. 鼓励学生回答“人们各有各的个性,也要有自己的特点。”

四、达标检测

  1. 读出“扇、慢”这两个字,并说出它们的韵脚和音节。
  2. 填空:
  3. “扇”是_个音,“慢”也是_个音。
  4. “扇慢”发音为____声。
  5. 补充词语:
  6. 比较以下句子,找出错误并改正:
    (1)耳朵像蒲扇。(2)鼻子长又长。(3)象牙白。(4)大大的耳朵。(5)小山-shaped。

五、板书设计

| | |
|---|---|---|
| 因为它们(耳朵)在变(变化),所以他们(大象)也变了。

扇 慢 象牙

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提出主题

本篇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鼓励同学当小老师,共同学习并掌握一些基础汉字,重点了解识字记字的方法和技巧。

知识要点

  1. 多音字:扇:shn,扇动:fan。
  2. 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 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帮助学习方法

  1. 出现的生字,记住读音。例如:shu rén yú jì.
  2. 练习加点字的选择与正确读法。
  3. 加强生字的分词训练。
  4. 记住生字的书写规范。

课堂练习

  1. 阅读课文后默读,找出关键词句。
  2. 自主朗读第一段,说出所学汉字的读音。
  3. 小组内相互互读图片识字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含义。
  4. 加工课本上的生字和词语,提升书写能力。

回思

  1.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适合孩子们轻松学习。
  2. 每个知识点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互动练习环节设计合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一些基础汉字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多加实践,掌握好基本汉字,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 鼓励学生当小老师
  • 通过举例来帮助学习
  • 理解生字的读写规范

参考练习题

1. 填空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头”是__形的,“脚”是____形的。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1)shu rén yú jì → ( )
(2)shun sì shù → ( )

3. 加点字的选择与正确读法
(1)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读音。
(2)选择正确的加点位置。

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学会了认识了一部分基础汉字,还掌握了识字记字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内容将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希望你们都能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55 秒前 ( 2025-08-06 20:39:25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四川侬依教育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