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四川侬依教育

中元节作文_中元节的由来_中元节的由来作文300字

笙念 39 秒前 ( 2025-08-06 15:58:46 ) 4375 抢沙发

2017年中元节作文: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重要节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根据古书记载,道教将天官赐福日定为“上元”日。而地官赦罪日则是“中元”,水官解厄日则为“下元”。据《修行记》记载:“七月十五是‘中元’,道经以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中元’是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下元’是为水官解厄日。”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的道教解释主要是基于天、地、三界的统一宇宙观:天官、地官和水官统辖三界府署。民间称为“三界公”,就是指以三官泛指三界的神祇。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要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经历六朝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提倡中元节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节日。

唐、宋以后,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结合产物之一,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三界府署被神格化为神界的神祇。民间常称的“三界公”(即以三官泛指三界的神祇)便是三官所指的三界。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已整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经历六朝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提倡中元节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节日。

唐、宋以后,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将儒、佛、道三教结合,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称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中元节超度仪式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与孟兰会同时流传下来。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39 秒前 ( 2025-08-06 15:58:46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四川侬依教育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