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分类招生登记管理制度 各区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和农村事务局、退伍军人事务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务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党群工作部、农业和农村事务局、退伍军人事务局、各高职院校和省级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的要求,确保圆满完成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4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4〕9号)和《福建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教学〔2024〕20号),现就做好2024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教师专业培训全员培训心得
1、 切实提高政治地位
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是党中央、国院围绕“六稳”,推进“六保”的重要举措,对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方、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地位,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纳入党中央、国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举措,坚持素质扩招,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确保高职教育扩招专项工作顺利完成,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2、 严格规范入学考试
(1) 积极动员和组织候选人。各地、学校要加强对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相关政策的宣传,积极动员毕业生和离退休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符合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条件、未被普通高校录取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下同)基层在岗群体(包括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普通高考、高职教育“双元制”等)灵活就业人员报考。教育部门负责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宣传动员,并与公安部门一起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和学历信息;退役军事部负责退役军人的宣传动员和身份验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技术学院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宣传、动员和身份验证;农业和农村部门负责优质农民的宣传和动员、职业定义和身份验证。严格审查报名资格,加大对非法组织学生报考中介组织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有偿招生、买卖学生等违法行为。
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各高校要考虑生源、办学方向、升学条件、发展规划等因素,按照优先选择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专业的原则,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就业率高,参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4)》、《国家工科院校专业目录》及相关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优先设置适合扩招群体特点的专业。2024,高等职业教育专项扩招计划已纳入各高校普通高等教育总招生计划。省教育厅根据升学条件、地区和各学校生源实际情况,批准下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毕业生(包括同等学历人员、基层在职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分校招生计划,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和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和“退役军人”。鼓励民办高职院校利用充足的办学资源,扩大招生规模。基本升学条件指标低于教育部限制招生要求且有红牌警告的高校原则上不安排扩招计划。
规范考试录取组织。各地要协调本地区2024冠状病毒疾病疫情防控和组织文化质量检查和职业适应性测试,加强检查组织管理,完善实施程序,规范工作流程,落实岗位职责,确保检查组织严密有序,安全、规范、公平、公正。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考生需参加全省组织的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适应性考试,并采取联合笔试的形式。总成考时间为2小时。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各科目满分150分,总分300分。职业适应性测试主要测试考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潜力和职业素质。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可以入学。各招生院校应制定专门的扩招章程。高职院校经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后(技师学院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备案后),在考生自愿填写前向社会公布。招生批次包括常规志愿批次和征集志愿批次,每批次设置20名平行有序安排的高校专业志愿者。严格执行考试招生政策法规,有序组织考生填报志愿并备案入学,不因扩招而降低标准管理要求,确保符合学校基本培训要求且有学习意愿的考生能够入学。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培训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一、二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和省一级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优先录取相关对口专业,无需考试。
3、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公办铁路乘务专业学校推荐
各地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扩招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建议》(教统办函[2024]20号)和《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贯彻“不降低标准、多样化模式、灵活学制”的原则,做好分类教育管理,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校企合作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多元评价,严格控制教学质量。各地要引导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导向,规范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课堂革命”,严格保证集中授课时间,严格控制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素质型扩招。加强对复员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群体的日常管理,规范学生在职实习的组织管理,实现合理的班级分配和科学管理,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加强招生和学历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全方位一体化管理机制。学生按照现在规定享受相关补贴政策。
4、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
[新版]护士职业素养.ppt
各地要落实稳岗扩岗支持政策,多渠道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精准帮扶困难群体,优先支持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支持毕业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多渠道招收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振兴战略服务。指导学校加强针对性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或限制选修课,帮助毕业生准确了解就业情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找到职业定位。准确推送就业信息,加强毕业生就业技术指导,引导毕业生主动就业。各地要做好毕业生的实习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帮助毕业生获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四川成都空乘专业学校
5、 加大对升学条件的支持力度
各地学校要摸清情况,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本升学条件,结合实际需要,扩大高职院校的教学空间和设施设备,将改善升学条件纳入地方“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基础设施规划。如果公立学校的学生人数因扩招等因素而大幅增加,则有必要探索建立年中财政预算拨款调整机制,以确保平均公共预算仅用于高职学生的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的购买力度,各地根据财政情况对承担扩大高职招生任务的民办高职院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行业和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高职教育发展。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急需专业教师补充,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组织实施多源教育教学的能力。完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自主就业方式,畅通工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渠道,促进工程技术人才、企业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6、 加强组织领导
(1) 加强协调联动。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主动出击,形成合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审核”的原则,明确高职扩招登记机构的主要职责、工作流程和监督管理办法,各地学校的资格审查、考试组织、信息发布、志愿填报和招生等工作任务,做好招生考试、人才培养就业等环节。
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积极利用媒体、新媒体等媒体发声,向考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高职扩招专项政策,做好扩招政策解读、信息查询、温馨提示等服务。严格执行考试招生政策和工作纪律。严禁招生机构违反规定委托个人或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学生招生。依法严肃查处报名审核、考试组织、招生中的违法行为。各地要系统梳理和总结摘要摘要两年来高职扩招工作实践和经验,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监督和评估,确保2024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有序开展,任务圆满完成。
技校哪家招生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护士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摘要
福建省财政厅
计算机学校技校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农业和农村局
高铁乘务怎么学
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2024 09月14日
资料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资料来源:福建省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