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国家示范高等职业学院、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试点学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组建设单位、国家职业学院设备制造示范专业点、辽宁设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主席、辽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辽宁文明单位、辽宁人才培训水平评价优秀单位、辽宁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成功入选全国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单位。
---------------
适当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专业知识、偏好和理想选择最合适的成长方式,或上学或就业,“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工作,过他们喜欢的生活”。这是多年来一直追求的“让每个高职学生都有机会在生活中闪耀”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全五维” “三纲九目”的素质教育模式,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品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育理念品牌化:创新探索“三全五维” 素质教育模式“三纲九目”
什么是“三全五维”? 领导说:
“三全”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实现育人尽职尽责;“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无刻不在;“全方位”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五维”,即德、智、体、美、劳,“德”定方向,“智”长才,“身”健身,“美”塑心,“劳”筑梦,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线上学习融为一体,将专业文化、课程文化、实践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五维”教育体系。
三个大纲:以思想道德素质为大纲,以职业素质为大纲,以人文素质为大纲;每个大纲分为三目,涵盖一个核心和一个载体,即“九目”;
以思想道德素质为纲,即以雷锋精神为核心,以志愿服务平台为载体,以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观念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为目标;
以职业素质为纲,即以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大国工匠培养平台为载体;
以人文素质为纲,即以社会能力、审美能力、健康能力为目标,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优雅学生培养平台为载体。
坚持“让每个高职学生都有机会生活”的教育理念,坚持道德教育进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建立素质教育体系、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培根灵魂、智慧,丰富“三教育”“五教育”话语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形成“三全五维” 素质教育模式三纲九目。
以志愿服务平台为载体,继承雷锋精神,注重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观念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王是旅游艺术学院18旅游管理01班班长,是旅游志愿者协会会长。作为沈阳市优秀共青团成员,“优秀青年志愿者”、郭明义爱心团队“优秀志愿者”,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作为沈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成员,担任大东区工作组组长。从今年2月开始,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携带30多公斤的消毒设备,在社区门口和公共场所奔跑;积极配合社区开展防疫宣传、洗消作业等志愿服务,覆盖民富、西铁、金生等7个社区12个社区,200多个走廊单元,1万多名居民完成消毒区。
在过去的三年里,学院有111258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共1500582小时,400多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远大抱负,用信念展示了当代青年的道德修养。
学院致力于建设志愿者服务学校,将志愿者服务纳入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星级认证制度,规范志愿者服务学分评价工作,实现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标准化、网格组织建设、注册管理信息、系统活动流程、服务内容项目、活动载体品牌。依托现有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建立雷锋志愿者服务团队,完善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倡导“帮助他人,提高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理念,培养“找志愿者困难,有时间做志愿者”的志愿者服务意识。实现“人人都愿意,总能做,处处能做”,促进师生志愿服务的自觉化和规范化,实现全员化、专业化、制度化、品牌化的新格局。
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帮助青年学生扣上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通过多轮集体课程准备、专题设计教学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活动课堂”,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青年,坚定跟随党”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建立思想政治教学团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塑造“基因”融入专业课程,确保“双课程”体系的协调教育。结合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与抗美援朝纪念馆、918历史博物馆签订《红色教育共建基地协议》,依托原日本南满陆军造兵厂独特技术人员培养所旧址,建立《侵华日军南满陆军造兵厂展厅》,作为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接“点亮红色地图”项目。请进出结合。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和时代模范进入校园;“继承者”、“红船红讲堂”等马列理论学习小组宣传小组进入社区进行理论宣传,实现“知识教育”向“知识与实践的统一”的转变。实践教育与沉浸式教育相结合。通过“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与企业联合开发党史学习教育主题VR体验、模拟“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体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宽教育载体。
以大国工匠培训平台为载体,弘扬工匠精神,注重专业精神、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2020年,信息工程学院刘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专家”荣誉称号。她是学院素质教育的优秀代表,也是学生成长成才、做出贡献的榜样。
入学以来,刘同学从“专业”开始 从兴趣出发,在“腾讯云微信小程序车间”学习,与专业教师、企业导师“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加班加点”一起研究比赛规则,制定比赛计划,最终脱颖而出。
实行“工匠工坊”培养模式,注重职业精神培养。共有腾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游戏制作、微信小程序)等15个“工匠工坊”、华为(ICT网络、物联网)、影视制作等。在“车间”生产项目过程中,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的整合,严格执行“6s”管理,加强工艺规范、质量标准、制度管理、安全环保等专业精神培训,建立和完善专业人格和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将合作企业的“四个真实标准”引入培训过程,即真实工作场景、真实工程案例、真实工作过程和真实商业项目。我们的车间为每个大学生定制成长导航地图。在车间里,他们是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未来职位。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马力说:“今年东软录取了很多毕业生。他们给学校反馈:在东软工作和在车间工作完全一致,大家都很适应。”
建立创新的“社会企业协会”,培养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意识。在实施“五维道德”的过程中,学院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社会企业协会。通过“双教师合作”教学,促进高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和转移,实现“1” 1>2”教育效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况下,快速提高专业意识。
采取“专长 DIY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职业能力。以“人人成才、辉煌”为目标,通过校园导师和企业导师全职业规划指导,结合学生职业倾向测试结果,明确各学生特色培训定位,整合专业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和离线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施个性化和特色培训。定制每个学生的培训定位、路径和模式,并通过跟踪机制及时调整。
同时,学院提倡在技能竞赛中培养高强度的技能。实践“以竞争促进教育,以竞争促进学习”的理念,提倡测试竞争中的学习效果,培养优秀的技能,提高专业能力。近三年来,学院举办了50多项省市职业技能竞赛,学生获得了269项省级以上奖项。学院每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产业企业提供4300多名优质毕业生。
以优雅学生培养平台为载体,弘扬人文精神,注重社会能力、审美能力和健康能力,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穆是2017年软件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01班学生。曾获全国养老职业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第一名、“辽宁省技术专家”荣誉称号、“五一劳动奖章”。他说,所有的成就都源于学院将专业教育与人格培养、技能提升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在学校学习时,老师说“懂管理、能操作、能照顾、善服务”是专业能力,“爱、细心、耐心、自信”是人格品质,两者的结合符合行业标准。
学院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本,开展体育美育渗透行动。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学院,依托学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连续15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芭蕾舞、交响乐等优雅艺术进入校园活动,依托大学生合唱团、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与老艺术家“唱青春”、朗读经典,演绎精彩,提高艺术素养。依托准军事化训练,开设“晨跑”第一课;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全体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加强身体健康;建立心理危机四级网络预警体系,以教育教学为主线,以宣传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为手段,形成“思想政治领导”、“主题宣传”、“专业保障”、“人文关怀”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肖春玲说:“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才,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每个人只有在适合自己的世界里,才能成长和发光。让学生练习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辉煌的生活,这是我们职业教育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山东学校打死孩子的事件